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7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举全国之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在这场不能输的攻坚战中,宁波角色特殊,必须扛起责任担当,发挥重要作用。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宁波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形成了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是全国九大工业行业之都和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不仅如此,在体现制造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四基”)等领域,宁波更是优势明显。全市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共有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600家,每年工业总产值在400亿元左右。其中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规模位列全国前三。正是基于宁波在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前不久,来甬调研的工信部工副部长陈肇雄建议宁波继续紧盯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打造我国制造业高地,为制造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说说简单,但做起来却需要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对宁波而言,特别是要持之以恒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大力提升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构建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基础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促进基础产业发展与基础产业应用的良性互动。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企业要有大担当。真正的大企业不是看市值有多大,而是看担当有多大,不是看市场份额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关键技术。宁波正在培育的千亿级工业龙头企业已有10家,还需要一大批能够担当大任的企业,能够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大国竞争的关键技术、关键领域担当重任。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还应该在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创新主体作用中,不断加大对企业和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从物质上、财力上、人员结构上和精神上加大支持力度,为核心技术攻坚团队提供足够的支撑,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攻坚中去,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