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铜棒上午还在等待着锻造加工,下午就变成了成批亮闪闪的阀门,整个过程几乎无须经过人工。走进协会会员单位埃美柯铜阀门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成箱的阀门在近百台机器操控下自动生产、包装,而车间里仅有20多名员工。“企业通过大量智能化改造,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目前公司的劳动生产率是行业的5倍。”埃美柯集团总裁沈国强自豪地说。
沈国强最近正忙着与公司高管进行集团三年规划的研讨。“埃美柯的三年计划是循环的,根据每年的发展环境和形势,制定或调整发展目标、战略。”沈国强介绍,“近三年计划的核心是企业内部智能化、对外‘双市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今年前7个月的销售额实现增长,让企业保持稳健发展。”
智能引领,在“应变”过程中,埃美柯率先引进并开发了一批智能化生产设备。在一根铜棒变成阀门的过程中,以往通过机械锻造,不仅浪费巨大,其间还需要人工在高温下操作;而最近几年连续引进智能液压锻造机后,同样一吨铜的生产能力翻倍增长。
在阀门生产车间,一批机械手臂正代替人工,曾经的装配工李阳转岗成了设备管理员。“以前生产一个阀门,需要用手工进行密封加工、阀板加工、组装、绞紧,现在我主要负责看管两条流水线设备,工作轻松了,产量却提高了。”李阳说。
无论是锻造机还是阀门机加工生产设备,除了少量非标产品仍需要单独制造外,目前埃美柯的铜阀门90%以上实现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生产,去年铜阀门厂区仅83名员工,就实现了2.3亿元的销售收入。
智能化的背后,是员工结构的调整。沈国强记得过去生产型工人占公司员工七成以上,最近两年减至三成,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研发人员。
除了生产设备的智能化,研发人员还开发了一大批智能化的产品:通过APP控制,应用于中央空调、燃气等领域的阀门能实现自动开关,控制流量;淋浴时产生的热水余热作为淋浴房的供暖使用。产品本身的智能化,是沈国强口中“应变”的另一个题中之义。埃美柯以每年开发几十款产品的速度,不仅产品紧跟时代,还参与了所有阀门标准的起草,取得了超过400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参与制订各类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超过80项。
沈国强介绍,公司坚持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对以民用产品为主的埃美柯而言,国内市场的“大循环”是企业市场开拓的根基。沈国强将老百姓家中的厨房和卫生间设施看作“小康标志”,瞄准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空间,埃美柯八成产品实现内销,今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仍实现战略目标。
“我们中国制造的阀门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大约5年前,欧洲阀门协会主席拉其奥在访问埃美柯时,预言未来阀门市场是中国的;蓦然回首,沈国强发现这一天已然到来。“现在我们与丹麦、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合作,在通用产品上配置智能化的附加功能,中国的技术得到了这些国家同行的肯定。”与此同时,埃美柯通过与丹麦等国的企业进行技术交流、设置保税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从国际关系的风云际会,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2020年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新挑战超乎想象,真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然而,制造业在中国有明显的优势:中国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中国人勤奋努力,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制度优越性。“制造强国”之路要执着地走下去,同时也需要紧跟形势,积极应变。
因此,传统的制造企业在“练内功”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创新思维、利用智能引领。从技术改造到机器换人,从智能制造到“制造智能”,企业不仅能收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将获得见招拆招、以变应变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