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产业资讯>协会通知>正文

首席访谈|市智专委主任陈炳荣:因地制宜,不能一项政策统包统揽

发布时间:2024-04-08 12:54作者:管理员文章来源:宁波市智能制造协会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个词火遍全国——新质生产力。

具体到宁波,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到底应该怎么看、怎么干?

11.jpg

人物名片

陈炳荣,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波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

(一)“不能一哄而上,什么都往里面装”

记者: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此后,“新质生产力”一词,成为热词,被广泛讨论和学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何强调“因地制宜”?陈炳荣:首先,我对新质生产力理解有三个“升”。

第一,理论的升华。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上升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它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贡献。

第二,技术的跃升。新质生产力中劳动者一旦掌握了新的技术,迅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的主要力量,成为创造者和推动者。以AI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新动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第三,价值的提升。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逐步改变摆脱了传统的发展路径。

基于上面三个“升”,我们对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会有更好的理解。


记者:在实际发展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因地制宜?陈炳荣:新质生产力作为科学的理论,对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对不同地区,情况千差万别。必须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上,不能盲目发展,人云亦云,以免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

从技术层面来看,创新活动从“0到1”“1到10”“10到100”,整个创新过程阶段多、过程长、难度大,各阶段各产业特点和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它要求我们分阶段、分行业来精准施策,这也体现因地制宜,不能一项政策统包统揽。对技术创新活动,既要积极支持,更要有耐心定力,要有容错机制,容忍失败。

从价值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创造于生产环节,实现于消费环节。产业链上,由于分工的不同,它所创造实现的价值也不同。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本身也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所以整个生产活动当中,对传统产业来说,它相对趋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竞争能力也相对较少。但是,从整个链条的作用来看,它的位置在生产环节中无法替代。所以从安全稳定产业链的意义上来说,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都相当重要。

因此,总书记强调,要先立后破,不能简单地放弃传统产业,这既是方法论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总书记新质生产力理论的重要价值导向。

11.jpg

二)抢抓“AI+新型工业化”窗口期和机遇期

记者:宁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短板和优势在哪里?陈炳荣: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非常注重宁波的实际、基础和优势。宁波最大的优势,就是依托港口的开放优势和民营企业家的宝贵资源优势。最大的基础就是制造业门类较全,协同创新的能力较强。最大的实际,就是民营经济相对发达,传统优势产业的占比规模比较大。最大的潜力,就是科技、教育、人才创新活动的空间巨大,AI+数智化新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前景相当广阔。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压力巨大。如果错过了“AI+新型工业化”的窗口期、机遇期,那么对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将是严峻的考验。


记者:宁波怎样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来发展新质生产力?陈炳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抓住“AI+新型工业化”的有利契机,尊重宁波客观实际和条件,尊重创新活动、技术成长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AI+技术应用的有利机遇。要在差异化发展上下功夫。推动传统产业拥抱数智化,打造“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城市品牌,促进产业链的安全和经济“基本盘”的稳定。要在绿智化发展上下功夫。推动产业低碳高效,绿色智能技术融合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在高端化发展上下功夫。推动企业主体创新和高端平台、高端人才的互动互促。引进和培育更多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技术和适合宁波本土生长环境的新动能,融合发展。

11.jpg

(三)“老树发新芽”与“老树结新果”

记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宁波新一轮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陈炳荣:我们在学习贯彻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有关会议的精神后,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宁波智能制造面临的形势,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市场倒逼、范式引领、城市行动第一,市场倒逼。市场倒逼中小企业进行数智化改造升级。

市智专委在调研中发现,细分行业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三个新趋势:首先,订单从原来的“长单、稳单、大单”,转变为“小单、短单、快单”;

其次,有话语权的主导企业对配套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数智化协同要求;

最后,制造企业对数智化改造的认知比原来有所提升,行动更加理性。

第二,范式引领。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创设了宁波智能制造的新范式。

宁波从2016年开始就推出了“五基+智能制造”行动,2019年起启动了“5G+工业互联网”试点,2021年起实施了“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2022年起聚焦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探索提出“1+1+N+X”生态型数智化的宁波范式。

第三,城市行动。宁波已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智化改造试点城市,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创建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宁波在智能制造道路上要继续先行先试,走在前列,为全国城市做标杆。当前成为热词的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新一轮智能制造和AI新技术,我把它们概括为“四新”。这个“四新”实际上是目标一致、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推动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智能制造是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新一轮智能制造是“AI+”行动中的重要任务,AI新技术与新型工业化全面融合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在工业领域的具体实践。新一轮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四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高端化是高研发投入、高端人才、高技术、高效率、高质量,最后达到高附加值;智能化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绿色化是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绿色制造;融合化是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的五链融合。“四化”是融为一体,互促互进的。


记者:如何推动新一轮数智化改造?陈炳荣:在推动新一轮数智化改造当中,我们特别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把握好中小企业数智化改造三个推进规律。一是以精益管理为前提的生产流程再造;二是以轻量化改造为重点,从生产车间改造向技术研发设计创新和供应链管理服务的拓展延伸;三是基于数据开发利用与AI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在生产、管理和组织方式全方位立体型数智化。第二方面要把握“AI+传统产业”的两个发力点。一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来改造提升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老树发新芽”。二是要用制造技术,比如工艺、材料、装备等技术,与“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相互融合,从而产生新业态、新技术,甚至新模式新产业,我们把这个叫做“老树结新果”。

11.jpg

(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共融共生

记者:宁波如何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陈炳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主要是强调两个方面:

一是要围绕产业链发展创新链。

针对现有产业,尤其是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它的创新能力,增强创新主体的活力。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最大的创新活动。数智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最实际、最现实的创新活动,是实现我们数据算法模型以及“AI+”系统工程的基础性工程。可以通过中小企业数智化改造城市试点,培育壮大一批有集成能力的总包服务商。培养一批细分行业垂直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服务运营,制造创新发展。此外,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机遇,对新能源、新材料、新家电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进行技术突破、技术攻关,整体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安全稳定性。

二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对一些可产业化的创新成果,要及时布局落实,壮大发展如AI及产业应用模型、智能视觉、智能传感、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算法算力、建模软件、工业操作系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模拟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及早谋划前沿科技,培育发展诸如空天一体与低轨卫星应用、未来生物医药、未来海洋经济等未来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新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点,推动整个产业体系的升级和创新,增强本土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竞争力。这是我们要积极努力的方向。


记者: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市智专委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陈炳荣:推动国家战略落实到地方,通过以点带面树立标杆,让企业有样学样。一方面继续抓好城市试点中小企业的数智化改造,针对产业链中缺失的关键环节,组织专家进行攻关。比如服装行业,针对市场订单变化的趋势,组建“快反中心”这样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下单、接单效率。另一方面对大企业继续进行迭代升级标杆打造。市智专委在积极地争取专家资源,为宁波服务。计划与工信部有关研究院合作,组织市内相关的人工智能行业专家,共同探索“一纵一横”AI模型的打造。根据双碳的要求,选择一批重点企业进行绿智融合试点。身为市智专委的负责人,关于这次访谈的主题“因地制宜”,陈炳荣有着更深的期待——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共融共生之路上,只有紧抓“AI+新型工业化”的机遇期,宁波“世界级智能制造新高地”的梦想一定能照进现实。

官方微信
宁波市智能制造协会

更多精彩等你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