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至14日,宁波市智能制造协会带领近4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宁波领军拔尖人才赴上海、嘉兴考察学习,先后走进上海深兰科技、上海大众和嘉兴麒盛科技等企业,了解最新的智能技术和应用,感悟新质生产力。
在上海深兰科技的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个新奇的智能机器人。它们以洗地机器人、高铁兜售机、安防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等多种形态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背后的核心都是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科技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拥有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生物智能和认知智能等多个方面的核心技术,在智能出行、智能环境及智慧城市等领域广泛布局。
在深兰科技品控中心总监蒋霆峰生动的讲解下,有趣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吸引了领军人才,来自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潘铁军教授现场体验了“AI魔镜”。这是一款基于人脸视觉数据预测多种生理健康指标的智能镜,基于人脸的成像和皮下光学信息,使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对个体的BMI指数、血压、皮肤年龄等生理指标进行预测模型构建。潘教授站在“魔镜”前,根据提示完成面部3D信息采集后,就得到了一份专属于自己的简易版“体检报告”。如此便捷又智能的应用,让现场的领军人才感到十分惊奇。“我们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但难题是没办法规模化量产。”深兰科技品控中心总监蒋霆峰说出了企业的“烦恼”。“我们宁波有先进的制造业啊!”现场不少领军人才马上回应,并表示可以与深兰科技开展合作。
在上海大众MEB新能源汽车工厂,尖端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制造技术也让宁波的领军人才们大开眼界。MEB新能源汽车工厂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2020年10月正式批量投产,是首批上海市智能工厂。目前,该工厂年产能达30万量,大众、奥迪等多个品牌的新能源车都在这里生产。在讲解人员的引导下,领军人才们参观了总装车间。整个车间干净明亮,智能制造无处不在。生产线上,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挥舞着大手臂,高速运转。厂房内,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则正有条不紊地穿梭在各大生产点位。据介绍,在这个工厂,超过1400台工业机器人遍布各个生产环节,从拧紧螺帽、装配汽车座椅、安装门密封条等等,可谓无所不包。同时,这也是上海大众集团首个实现工业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工厂。工厂布置有324个工业级无线热点,结合工业物联网、云存储等互联技术,实现了系统集成、数据协同,为工厂智能制造保驾护航。“未来日处理数据量将达到亿级。”讲解人员自豪地说。
位于嘉兴市的麒盛科技是此行的最后一站,公司董事长助理朱正介绍了公司的智能转型之路,并与宁波的领军人才进行了深入交流。麒盛科技创立于2005年,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智能床制造商之一。2023年,公司年营收达30亿元,其中80%来自海外。电动床和智能床都是麒盛科技的主要产品。“电动床主要解决的是人在睡觉前的舒适度,而智能床则是让睡眠的问题在睡眠中解决。”朱正介绍,入睡后,智能床可以借助传感器感知用户的心率、呼吸频率等身体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干预,如自动调节床的角度以减少打鼾。当用户身体发生异常时,智能床还能通过APP进行提醒。
值得一提的是,麒盛科技将传感器内嵌在床架上,通过非接触式感应来感知用户的身体数据。朱正为领军人才们演示了“羽感级传感器”,他将一根羽毛丢在床上,身后的显示屏立即出现振幅变化,“这表示传感器可以精准感知身体震动信号。”现场,20位领军人才也饶有兴趣地体验了智能床,大屏幕上很快显示了每个人的呼吸率和心率。“麒盛在智能领域的投入这么大,能收回成本吗?”“床垫里的传感器如何做到防噪?”“有没有考虑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的需要?”……领军人才们逐一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朱正进行了深入交流。“从传统电动床企业发展成为规模睡眠智能解决方案的科技服务公司。这是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企业转型高质量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参观结束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张立副教授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在考察学习期间,领军人才们还进行了跨界合作交流。大家纷纷表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宁波必须抢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以智能制造赋能新型工业化。作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大家有责任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家还表示,此行收获很大,要把这些先进企业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带回去。从2011年启动至今,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走过了10余年。通过搭建学习提升平台、合作交流平台、服务社会平台,成果展示平台,目前已形成了人才跨界交流、学习及合作的良好人才培养生态。本次活动由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宁波市智能制造协会承办。